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1.学位授权点简介
湖南大学于2000年获得国际贸易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批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2005年获批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应用经济学学科拥有国际贸易学国家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应用经济学进入B+学科。2020年首次进入三大国际权威大学排名,在Times学科评级中位列内地高校第13,经济与商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学位点建立了一支包含多位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在校生2709人,已培养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国家开发银行行长欧阳卫民、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傅自应等一批杰出校友。学位点坚持“文理工渗透、多学科交叉”的办学特色,围绕“格物致知,培育精英,经世济民,引领未来”的使命,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经世致用的新时代经济学人才,拥有湖南省国际贸易重点研究基地、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等10个高水平支撑平台。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等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600余篇,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15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等部省级奖40余项;完成资政报告150多项,其中获政治局常委批示9次。
2.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现有专任教师110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43人,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75人,45岁以下教师为59人,具有境外经历95人。专任教师生师比8.3:1,研究生导师生师比10.8:1。近年来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实施高层次人才支持与培育计划,形成了高水平、多元化,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均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
3.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就业情况
2021年,招生全日制博士46人、全日制硕士91人(均不含留学生),录取推免率为52.75%。成建制招收留学生35人,其中全日制博士17人。暑期举办了“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期间开展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候选人选拔工作,充分保证生源质量。
强化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管理,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修订《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规范管理条例》,并开展学术道德、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培训。大力推进研究生国际化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累计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研讨90余次。持续开展岳麓经贸论坛、博士生论坛累计30余期,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中央地方政府部门智囊专家开展前沿领域讲座。学生高水平成果持续涌现,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World Development》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和省部级学科竞赛奖励49项,其中“互联网+”国家级金奖1项,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及以上5项。
加强学位论文的全流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建立了开题—中检—预答辩—盲审—答辩的全链条质量监督机制,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学位论文,采取约谈、延期毕业、停止导师招生、撤销授予学位等措施。2021年授予博士学位25人,授予硕士学位182人。开展“三个精准”帮扶工程,所有毕业生全覆盖一对一指导。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集中在高等教育和科研单位;硕士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8.8%,其中基层地区就业9人。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将立德树人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着力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深入落实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总体实施方案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推动“将党支部建在研究生导师团队”。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考察调研湖南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将思政教育内容落实到人才培养各个方面,编撰《新时代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等课程思政素材库,举办“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利用好第一课堂主阵地,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引导学生辨析中西方经济制度和经济文化差异。
2.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育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感知了解国情社情。带领研究生持续开展“经济问题调查”“三下乡”等活动,强化社会实践、国情社情调查、公益与志愿服务、基层理论宣讲等实践平台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功能。组建新思享·经致行理论宣讲团,组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扶贫点义务支教”等红色社会实践等社会实践团7个,前往湘西十八洞村等红色文化基地开展专题调查,培养学生对接国家战略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三、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取得的成绩
1.目标与标准
本年度深入落实了2020年修订的学术型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按照“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德才兼备,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目标,设定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科研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较好掌握计算机和大数据分析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标准,并以研究生质量提升为核心,根据学科发展、社会需要,进一步规范了学术型和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健全分类培养质量标准,探索建立系统化的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
2.基本条件
研究方向得到了整合提炼,在新修订培养方案中设定了11个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和7个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吸收专任教师12人;新增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本年度新增国家级人才项目领军人才1人、“芙蓉学者”特聘教授和“芙蓉学者”青年学者各1人、湖南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科研能力快速提升,新增国家级项目2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7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4项、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项),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科研经费到账2532.6万元。获第十五届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5项。
3.人才培养
3.1研究生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全日制硕士招生来源“双一流”高校占比29.8%,“211”高校占比61.1%,较同期提升了18.2%和26.4%。修订硕士、博士培养方案,提升培养环节的国际化水平和学术标准,开设线上全英文课程7门;首次成功承办省研究生暑期学校,邀请国内外16名知名专家为来自北京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156名学员授课。获评省优秀学位论文奖7篇(博士1篇、硕士6篇),获省级教研教改重点项目1项,省级课程思政项目及思政专项各1项;新增省级产教融合实践基地1个,校级优质课程及课程思政各1门。
3.2国际交流持续开展,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承办第二届中非经贸合作岳麓国际论坛;邀请英国牛津大学傅晓岚等海外学者开设线上学术讲座8场;邀请日本东北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知名教授开设线上研究生国际课程;3位教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出国访问,5位教师获科技部外国专家项目立项。联合日本大阪大学等四4所全球知名高校申报2022-24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并获得立项。
4.服务贡献
4.1高层次智库平台建设卓有成效
成立了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在《湖南日报》理论智库专栏整版刊发智库成果;中非经贸岳麓论坛影响扩大,获何报翔副省长专题调研;湖南财政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与省财政厅对外联合发布省财政科研基地研究课题,支撑我省“三高四新”财政支持政策研究。与省人大预算委联合成立人大预算监督研究基地,并入选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与民建省委成立我省首个民主党派与高校建立的新型智库湖南民建经贸合作研究院。
4.2成果数量、质量再创新高
新增国家级领导人肯定性批示3项,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11项;1项成果入选《成果要报》,在《人民日报》《中国经济报告》等国家级重要智库刊物发表2篇,在《湖南日报》《新湘评论》《党外人士建言》等发表8篇。智库成果被自科基金委专题报送2项,相关观点入选省“十四五规划”、《关于加快长株潭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意见》、省商务厅和工业信息厅“十四五”规划4项,被民建中央单篇采用2项,入选优秀建言2项。
4.3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
1人作为百位智库专家应邀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的《中国经济报告》为党建言;1人在博鳌亚洲论坛“经安会”分论坛作主题报告;岳麓经贸沙龙邀请国内领域专家共话“推动对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银行大数据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接受湖南经视、红网等媒体采访6次。1人被省参事室评为优秀参事;新增人大财经委员智库专家2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专家2人;1人担任世行项目咨询专家。
四、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下一年度改进计划
1. 2021年本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科研方向不够聚焦,新的学科增长点有待加强;
(2)受新冠疫情冲击及国际环境影响,学生赴境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留学的意愿降低,参与国际交流受阻;
(3)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有待进一步提升,持续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能力有待加强;
(4)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深度不够,需进一步提升学生科研的参与程度。
2. 下一年的改进计划如下
(1)做好顶层设计,分类强化和落实领导责任,为学位授权点人才培养夯实体制机制基础;
(2)通过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强化拔尖人才对学科的支撑;
(3)通过线上方式推动国际课程、暑期学校、外国专家学术讲座与合作研究等工作,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要素;
(4)深入了解学科发展规律和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强化学科特色,谋划学科布局,形成明晰的支撑本学科发展的子学科群;
(5)给予更多的制度与经费保障,引导学生更多的参与科研的全过程,在科研实践中提升培养效果;
(6)加强学风建设,进一步强化学术道德规范方面的教育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