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学生 教职工 校友 学生及访客
校友联络
百年经济 廿年院庆|重大成果篇: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

20年来我院作为项目承担单位、教师作为首席专家共获批11项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项目瞄准世界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开放发展与全球治理、区域协调发展与公共治理、物联网与智能交通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原创性引领性研究,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在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担当作为,推进了更深层次改革、更高质量创新。

序号

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项目

批准号

首席

专家

立项

年份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重大项目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研究

07ZD017

赖明勇

2008

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重大项目

推进我国区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生态协同发展研究

11ZD012

罗能生

2011

3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

重大攻关项目

中国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

11JZD032

张亚斌

2011

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重大项目

我国分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人口、教育、就业和迁移政策仿真模型及技术支撑平台构建研究

13ZD156

邹璇

2013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电动汽车与电力系统和交通系统的协调运作及决策

71420107027

赖明勇

2014

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重大项目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研究

16ZDA038

许和连

2016

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重大项目

中国标准治理与全球贸易规则重构研究

17ZDA099

侯俊军

2017

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重大项目

交通污染的社会外部性及其对公共健康的影响研究

17ZDA081

罗能生

2017

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重大项目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美新型大国贸易关系与贸易利益研究

18ZDA068

张亚斌

2018

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课题

促进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研究

18VSJ055

祝树金

2018

1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

重大攻关项目

疫情常态化下我国制造业全球供应链重构和数字化转型研究

21JZD026

谢锐

2021

表1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一览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研究”(07ZD017)由首席专家赖明勇教授牵头完成。项目以“统筹与协调、质量与结构、平衡与风险”为纲,从“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与联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与贸易结构升级”、“创新利用外资与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自由贸易区战略与多双边经贸合作”、“经济失衡与经济安全问题”六个视角对中国开放经济体系进行全面解读。具体而言,一是以FDI技术外溢为基础,将内外资企业工资与技术差距、跨国公司偏好和并购方式纳入统一分析框架,研究内外资互动互助的方式;二是基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界定世界贸易强国的基本标准,构建贸易增长方式转变与贸易结构的“圈层升级”模型;三是从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环境污染和城乡统筹等角度探讨如何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并进一步从跨国公司投资方式选择探讨如何优化引资和利用外资;四从对外直接投资的反向技术外溢效应、产出绩效和结构效益的角度,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综合绩效;五是探究我国自由贸易区合作广度、合作深度和合作模式,提出后危机时期继续深化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政策支持体系;六是从国际收支失衡出发,探寻长期实现贸易收支平衡的根本方法,探讨开放经济体系下全方位保障经济安全的战略和政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动我国区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生态协同发展研究”(11ZD012)由首席专家罗能生教授牵头完成。项目围绕我国区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发展严重失衡的现实问题,从“协同发展的机理”、“协同发展的状态及其面临的问题”、“协同发展的对策”三个角度对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具体而言,一是探讨了区域五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推进机制,揭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是从政治权力协调、政治行为互动、政治资源配置三个层面厘清区域政治协同发展的机理,并对我国省际政治协同度进行了测度;三是构建了反映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社会公平和社会事业为核心要素的区域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并利用序参量分析、离差系数分析等方法测度了我国区域社会发展协同性,提出推进我国区域文化协同发展的多重模式;四是基于协同演化理论分析了区域生态协同发展的机理,并从生态环境水平和生态效率两个视角对我国区域生态发展进行测度。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中国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11JZD032)由首席专家张亚斌教授牵头完成。项目从“中国物联网的总体发展战略”、“中国物联网的技术发展战略”、“中国物联网的产业发展战略”、“中国物联网发展的支持保障体系”四个层面对中国物联网体系进行全面解读。一是基于“行业统计法+产品统计法”方法构建物联网的产业统计分类方法,形成《物联网产业分类目录》,并测算我国主要城市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水平;二是预测模拟我国物联网未来发展的关键技术及其进化路径,探讨不同类型的物联网企业实现技术突破的路径;三是构建BP-RBF神经网络组合模型预测物联网产业发展,并根据预测结果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四是构建不完全信息下中间商占主导的物联网信息服务定价模型,分析信息服务定价问题及双方的最优定价策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分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人口、教育、就业和迁移政策仿真模型及技术支撑平台构建研究”(13ZD156)由首席专家邹璇教授牵头完成。项目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轴心,从“理论与机制挖掘”、“数据库和仿真系统构建”、“现状与问题剖析”、“模式与路径探索”、“政策对比与制度改进”五个层面系统揭示产业、人口、教育、就业和迁移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机制、未来转变路径。具体而言,一是从供给侧与需求侧挖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推拉机制”,从技能侧探索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同步协调推动机制,从人口角度探索人口迁移对产业集约化发展的作用机制;二是深入探讨劳动力及其跨地区部门间流动、劳动力和资本同步转移、劳动力迁移和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影响,以及要素流动和产业迁移下的内生性专业化分工理论,以此构建完整的要素-部门-区域协调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理论;三是构建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仿真模型和人口结构-规模仿真模型,厘清地区经济运行仿真平台系统架构和关键部件;四是从产业协调发展、人口-教育-产业协调发展以及部门和地区协调发展方面探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路径;五是对比分析全国和典型省份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存在的政策性问题,提出促进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相配套的人口、教育、就业配套实施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电动汽车与电力系统和交通系统的协调运作及决策”(71420107027)由首席专家赖明勇教授牵头完成。项目遵循系统建模、计算方法、影响分析、典型应用的技术路线,开展电动汽车与电力系统和交通系统的协调运作及决策问题研究。一是在兼顾兼顾出行需求和电网参与的基础上构建电动汽车路径优化与充电策略模型,提高电动汽车用户出行效率并减少大规模无序充电对配电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二是探讨电动汽车集群参与零售市场定价及批发竞价决策;三是考虑大规模电动汽车接入的多能源系统协同运行优化,实现电动汽车行驶路径、充放电功率和可再生能源出力的最优调度;四是基于交通网络与配电系统的耦合节点,建立考虑交通流量的充电站多目标选址定容模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研究”(16ZDA038)由首席专家许和连教授牵头完成。项目以优化“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竞争、促进贸易互补的发展路径为切入点,从“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的内涵界定与测度”、“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网络的结构特征及演化”、“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基于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的国家贸易潜力挖掘”、“深化贸易关系的政策仿真与政策优化”五个视角重新审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具体而言,一是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进一步拓展了国家间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的新内涵,基于真实贸易利得构建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指标;二是基于复杂网络方法分析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的网络结构特征、形成及动态演化,判断沿线各国尤其是中国在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的内生网络结构特征、节点属性和外生网络协变量置于统一的框架下,基于指数随机图模型深入挖掘“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网络的形成机制、动态演化的驱动因素;四是基于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间的贸易潜力,明确“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贸易潜力及价值创造能力;五是模拟评估“一带一路”相关贸易投资政策对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的影响,提出深化“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间贸易关系的政策措施体系。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标准治理与全球贸易规则重构研究”(17ZDA099)由首席专家侯俊军教授牵头完成。项目立足于经济全球化和全球贸易格局的全新战略发展环境,以贸易规则重构为主线,以标准治理为抓手,分别从“标准治理与全球贸易规则的演化与态势”、“标准治理对全球贸易规则演进的作用机理”、“基于全球贸易规则重构的中国标准治理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标准输出与全球贸易规则重构”、“引领全球贸易规则重构的政策仿真与优化”五个视角探讨如何提升引领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能力。具体而言,一是从经济全球化视角解读标准治理的过程与特征,从标准治理视角解读中国引领全球贸易规则重构和全球经济治理的机遇和抓手;二是从资源禀赋结构、技术创新速度和结构视角提出要素禀赋结构影响标准治理的理论框架,明晰标准治理对全球贸易规则重构的作用机制;三是厘清全球贸易规则重构对中国标准治理的新要求,通过中国标准治理模式与国际标准治理模式的比较,提出中国标准治理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四是考察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代表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提出中国标准输出的模式、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和全球贸易规则的模式;五是构建适合评估标准治理引领全球贸易规则重构政策影响的评估模型,提出中国标准治理、引领全球贸易规则重构的政策路径。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交通污染的社会外部性及其对公共健康的影响研究”(17ZDA081)由首席专家罗能生教授牵头完成。项目从“现代化进程中的交通污染及其外部性问题”、“交通污染排放的社会经济外部性”、“交通污染排放的社会生活外部性”、“交通污染排放的公共健康外部性”、“交通污染排放社会外部性的治理体系”五个层面对交通污染排放的社会外部性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系统性的阐析。一是分析现代化进程中的交通污染及其外部性问题,重点从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两个维度深入探讨影响交通污染排放社会外部性的主要因素;二是交通污染排放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区域投资、FDI和居民消费的外部影响,揭示交通污染排放的社会经济外部性;三是以居民幸福感为切入点,探讨了交通污染排放对居民社会生活的外部效应;四是基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重健康视角,全面探讨了交通污染排放对公共健康的影响;五是系统梳理我国交通污染排放治理的现实经验,提出提出了我国交通污染排放社会外部性的治理对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美新型大国贸易关系与贸易利益研究”(18ZDA068)由首席专家张亚斌教授牵头完成。项目针对中美贸易冲突及中美新型大国贸易关系这一重大现实问题,综合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大国贸易网络共生特征,分别从全球价值链背景下“新型大国贸易关系及贸易利益的内涵与特征”、“中美贸易关系及利益的重新测度及冲突原因分析”、“中美贸易冲突的经济影响系统评估”、“中美新型大国贸易关系构建的必要性、可行性与艰巨性”、“如何应对中美贸易冲突”五个层面对中美新型大国贸易关系和贸易利益进行全面解读。具体而言,一是科学界定了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涵,并基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阐明了国家之间的共生关系,明确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大国贸易关系与贸易利益的基本特征;二是基于中美贸易的真实利益构建中美贸易的互利性与竞争性指数,并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刻画贸易竞争关系网络图,明确了中美在全球贸易竞争中的网络地位及作用;三是基于全球价值链动态一般均衡模型,量化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以及全球的福利影响;四是从贸易发展模式之争、经贸问题泛政治化、大国之间的多重博弈指出新型大国贸易关系构建的艰巨性,从进一步扩大开放、构建自己主导的区域性全球价值链等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贸易关系的主要路径;五是提出理性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有效协调中美贸易利益、探寻构建中美新型大国贸易关系的对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课题“促进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研究”(18VSJ055)由首席专家祝树金教授牵头完成。项目围绕“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基于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评判,分别从动力机制、基本路径和发展模式三个层面系统探讨了创新驱动、质量升级和标准治理、制造业服务化影响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效应和机制。具体而言,一是对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进行测度和比较分析,明确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存在的问题及现实基础;二是系统剖析了我国制造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基础条件,全面考察创新驱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机制和影响效应;三是深入分析出口质量升级、标准治理以及二者共同促进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效应和机制;四是从质量效应和生产率效应两个层面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内在机制及影响效应;五是科学评估相关产业政策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效应,提出促进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相关政策建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疫情常态化下我国制造业全球供应链重构和数字化转型研究”(21JZD026)由首席专家谢锐教授牵头完成。项目立足疫情常态化下我国制造业全球供应链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问题,从“我国制造业全球供应链的特征事实与问题分析”、“疫情常态化下我国制造业全球供应链重构”、“疫情常态化下我国制造业全球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疫情常态化下数字化转型驱动我国制造业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机制”、“疫情常态化下以数字化转型驱动我国制造业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政策优化”五个角度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供应链重构、转型展开研究。具体而言,一是厘清我国制造业全球供应链的时空演化规律和动态演进特征,分析制造业全球供应链发展的关键问题、核心特征及现实困境;二是梳理疫情常态化下阻碍我国制造业全球供应链安全、高效运行的堵点和痛点,制定我国制造业全球供应链的重构模式和实现路径;三是考察生产过程数字化、生产管理数字化、销售数字化三种数字化转型模式,明确疫情常态化我国制造业全球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四是系统剖析疫情常态化下数字化转型驱动我国制造业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基本逻辑,识别数字化转型驱动我国制造业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影响效应;五是提出疫情常态化下以数字化转型驱动我国制造业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政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