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青春小我奉献大我的实践精神,响应“追寻初心,服务宁德”实践目标,引导青年大学生成为积极奉献、经世致用之才,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师生组成的“逐梦闽东”社会实践师生团共10人于7月15日赴往宁德市赛岐镇苏阳村顺利完成为期五天的产业发展主题田野调查。
1、葡萄与杨梅,到底如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团前期进行了多次主题探讨与理论研究,想要推进产业发展,首先必须脚踏实地地了解产业实际。在赛岐镇镇政府的引导下,团队成员们第一站对接了当地村委会刘招雄主任、电商平台代表刘宇诗和部分葡萄种植农户代表,经过详细的访谈、交流,实践团对苏阳村葡萄产业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正值葡萄丰收时节,刘招雄主任骄傲地谈到:“苏阳村民的主要收入依赖于农业,大部分是杨梅和葡萄,杨梅已经打造了独一无二的‘苏阳红’品牌,总产值已达到三亿元。”电商代表刘宇诗则提到了农村电商发展的困境,由于当地村民人数众多,个人利益难以协调,电子商务平台仍停留在个体户层面,难以形成统一平台,进行规模化管理。
团队在苏阳村大学生村官陈庭的带领下,前往苏阳村农产品种植园区进行参观,其中葡萄产业园引进了大量的大棚种植技术,漫山山间及山脚下展现出一片片大棚海洋。为了探索与尝试“农业+旅游”的新模式,产业园在葡萄种植基地搭建了观赏性的长廊与看台,农业向第三产业延伸的雏形近在眼前。经过学习了解到,苏阳村葡萄借鉴了象环村的发展模式,同时引进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由此前追求产量为目标转变为通过疏花疏果等方式、控制亩产以达到最优的品质,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2、农产品电商有何困境?
经过初步的概况了解,实践团队将以当前产业困境出发,与村民、创业者等进行深度调查。团队分成三组在苏阳村中各个街巷中入家入户,与村民们交流种植情况、收入水平、困难之处等多方面情况。在40余名访谈对象中,最让团队成员们印象深刻的是当地屏中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位户主,该户主曾是村里的种植大户,水果种植数量多次获得村里第一名。他告诉团队成员,村里的杨梅和葡萄品种经过多次改良,产量和质量已经非常出色,但是水果的销售方式却亟需改进,由于杨梅和葡萄是季节性经济作物,尤其是杨梅,一旦在极短的收获期里没有把杨梅全部采摘并销售出去,就会迅速腐坏变质,严重损害果农的利益。经过团队成员探讨,村民们认为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即销售难,一是销售渠道没有整合,村里难以整合成统一平台,二是电商销售的物流成本太高,导致“农业+互联网”模式没有系统化与规模化,难以有效拓宽销路。
为着重从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了解详情,实践团与赛岐镇电商创业代表——“葡萄妹妹”陈莉瑾深入交流,她就目前农产品电商销售模式的进步和瓶颈与同学们进行了分享:从农产品摘果后这一阶段开始,运输包装已经较为成熟,以前主要保证福建省省内消费需求,近两年开始逐步往广东、上海等高消费城市拓展,能够一定程度上保证较远距离的电商订单顺利完成。为了打响品牌,铸造良好的口碑,销售过程中农户们会对产品进行仔细筛选,现已经能够保证每一箱葡萄中有98%左右的产品品质优良,销售平台也已从微博宣传拓宽为微商销售。在问题方面,她表示由于物流技术限制、葡萄果易挤压损坏等因素导致了物流成本较高,使省外的市场难以打开,如果政府可以组织引进较好的物流平台,引进先进技术降低运费成本,定能够为电商平台建设解决一大难题。
3、如何解决电商的第一公里?
在多次访谈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发现物流成为了当地农产品销路的重要关键词,随即实践团主动前往赛岐镇具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象环村物流配送中心和果之道农产品物流中心进行学习。每个公司的负责人都详细介绍了农产品从采摘后到消费者手上的具体流程,其中象环村物流配送中心侧重于引进天猫、顺丰等大型物流公司,一是经过既定的运输路线,已经实现了送货上门,部分地区可以实现当日达;二是通过冷链运输技术,葡萄损坏率低于千分之三,可以较好地解决运输过程葡萄果损坏等问题,随运输成功率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加入他们。
由于赛岐镇大部分村户种植的果农为家中的中老年人,使用微商、电商平台的大部分为子女,形成了子女下单、农户配送的电商模式,如何让果农与当地的物流精准对接成为一道难题。果之道物流中心创新技术,研发出物流配送的智能下单机,放入各村落集中配送点,农户只需要刷身份证即可通过系统与物流订单对应,免去了以往手写手抄、具有极大误差等问题,果农操作便利,也无需学习新的操作方式。这种革新极大的方便了果农到物流的第一公里路,为当地农产品电商销路极大提高了效率。在未来物流发展过程中,果之道物流中心谢逢建经理说到:“我们已经从坐等客商上门收购的被动销售方式1.0版本,发展到采用长途客车运输的2.0版本,再到如今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的3.0版本,受到了政府的极大的支持,公司用地、用房和相关设备皆由政府买单。在未来发展中,我们将购进新的智能物流车,建立自动化的葡萄分拣线,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为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助一臂之力!”
4、未来产业发展的“一二三”
福安葡萄已经成为地标品牌,如何将葡萄产业发展联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形成完整的具有规模化的产业链,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探索之路。经过实践团深入开展田野调查,与政府官员、村民、创业者、物流公司等多角度访谈,成员们结合产业经济学理论知识,以实际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探索当地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赛岐镇副镇长刘国微介绍到:“赛岐镇目前正在探索产业从一到三的发展模式,在葡萄果醋、葡萄酒等方面逐步进行实验,拓展第二产业;精心打造葡萄文化节、葡萄鉴赏会等文化活动,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在赛岐镇团委书记刘海灵主持的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实践团成员们纷纷就实践期内的所学、所想、所得、所悟进行探讨和交流,积极为赛岐镇乡村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不少同学从农产品销路、电商平台资源整合、云种植、葡萄加工产品、葡萄采摘体验、直播宣传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想法,其中邬浩辉提到:“通过见习实践,我深刻感受到乡村产业建设中人才的重要性,希望乡镇能够通过品牌效应,整合平台,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继而推进产业联动发展。”刘国微镇长对大家提出的建议予以高度肯定,就目前政府规划的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方面的布局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探讨,为同学们上了生动的一堂经济学实践课。
就如葡萄精神所表达的“把一切苦埋在地下,将所有甜挂上枝头”,鲜美的巨峰葡萄在赛岐镇安家落户,发展成为自有品牌与特色,离不开政府的引领,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实践团队成员们通过产业发展深度调研,走入基层,走近群众,走进田间,用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学们深受启发,学习要联系实践才能实用,在未来道路上,乡村产业振兴必将大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