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大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世情国情,在实践锻炼中增长知识才干,7月15日-8月15日,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创新课程模式,拓展课程实践,以《区域经济学》为基础的课程实践团队结合“追寻初心,服务宁德”百所高校千名师生闽东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任课老师徐航天副教授、辅导员周梦老师、蔡婕萍老师带队,组织师生实践团共40余人分为4组分别赴宁德市赛岐镇、长春镇、牙城镇和黄柏乡等地调研。此次实践活动以区域和产业发展政策、运输成本和集聚经济等《区域经济学》课程核心内容为理论支撑,以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为依托,就相关乡镇近年的自然资源与交通禀赋演化、产业集聚现状与趋势、区域经济收敛、产业政策选择等问题开展社会调研,以加深学生对《区域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同时,基于实地调查农村和乡镇发展现状,助力宁德市乡村振兴战略推进。
实践活动启动仪式
农村电商与产业融合现困境
赛岐镇实践团前往苏阳村、象环村等5个村,4个葡萄、茶叶等产业基地,具有代表性的6家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与8名乡镇干部、9名青年创业者和40余名村民深度访谈。通过调查发现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农村电商平台仍存在瓶颈:一是电商运营皆是“个体户”,整合平台存在利益冲突;二是由于物流技术限制、农产品易挤压损坏等因素导致物流成本过高。
实践团成员与物流中心工作人员交流
实践团将所见所想与《区域经济学》理论相结合,从市场可达性和市场腹地、规模经济、主导产业选择等方面建言献策,受到了赛岐镇副镇长刘国微的高度肯定。
赛岐镇实践团调研纪实
电商“入乡随俗”现难题
长春镇实践团为调查当地电商发展可行性和制约因素等问题,前往武岐村、洪江村等6个村,3个海带、紫菜等产业基地调查,与9名乡镇干部、7名青年创业者进行访谈,并在当地开展村民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0余份。经调查,当地电商发展模式的结构性问题较为严重:存在“大户没必要,小户没资金”的尴尬局面;其次,农产品以个体生产为主,单户产量较小,缺乏规模经济,造成当地发展电商的物流成本过高;再次,当地农产品以不加工、粗加工销售为主,尚未形成产品链;最后,产品同质化严重,未能打响品牌。
实践团成员与当地商户深度访谈
据此,实践团从产品和营销提升、企业整合、电子商务新模式、旅游业引流等方面提出建议,并与霞浦县电商产业园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工作人员深入探讨与交流,受到相关负责人的认可。
长春镇实践团主题调研座谈会
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径
牙城镇实践团前往梅花村、渡头村等4个村,走访多家在建民宿与已有品牌民宿,与6名乡镇干部、多名民宿负责人、10余名村民进行深入探讨。经调查,当地民宿经济仍处于初探期,形成经济效益仍有以下困难:一是梅花村与镇中心的道路路面狭窄,不利于后期开发与景点建设;二是本村村民人数极少,且多年迈,不会普通话,传统文化与习俗大都失传;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四是当地青年人口向外迁移现象明显,未来人才引进、资金支持等均受到制约。
实践团成员与村民深度交流
“要致富,先修路”和加强宣传是实践团成员们重点提出的政策建议,成员们纷纷为梅花村民宿经济建设提出新角度、新思路,如定位为“霞浦的桃花源”、融合民宿与当地柚子、紫菜等特色产品、打造“四大缸”的餐饮品牌、吸引当地青年才俊返乡创业等。牙城镇副镇长周鹏认真倾听了成员们的建议后,对大家的思路予以高度评价,表示部分金点子将会纳入到镇政府的“十四五规划”。
牙城镇实践团调研纪实
忖量乡村产业升级新思路
黄柏乡实践团为研究如何就当地优势产业升级以助力乡村振兴等问题,前往上黄柏村、下黄柏村、倒流水村等5个村实地调研,与5名乡镇干部、数名种植户详细访谈,对40余名村民开展问卷调查,走访当地油茶基地、太子参基地等5个产业基地与相关企业。通过调查发现,当地的优势产业近年出现困境:其一是“有产业无品牌,有品牌无特色”;其二是产品均以不加工或粗加工为主,尚未形成产业链,竞争优势不足;其三,当地农户分散经营,资金、技术不具优势,且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和产品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有效提升收购价格;其四,农产品收购企业存在一定的垄断势力,当地农产品收购价格普遍低于市场价格,挫伤农民种植积极性。
黄柏乡实践团走访企业
实践团从产品质量提升、市场营销拓展、政府扶持力度增强、市场摩擦缓解等方面进行分析,建议由政府牵头打造价格联盟,增加农民对农产品价格的主导权;引导农户进行种植产业的合理选择,避免扎堆种植,缓解大小年的价格波动。实践团认为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提高黄柏乡经济活力的主要路径。
黄柏乡实践团调研纪实
本次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区域经济学》课程的“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响应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与实践育人第二课堂紧密结合,富有成效。各团队还配备了1-2名专业教师作为主题调研的线上指导老师,就专业性、科学性进行深入指导,所有团队将在调研结束后形成实践调查报告一一反馈给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同时,调研资料将形成具有数百样本量的问卷调查数据库,为后期学生的《区域经济学》相关课程论文写作提供一手素材。课程实践过程中,师生团队深入乡镇基层感受伟大农村建设成就,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信念,争做经世致用之英才,学生的表现受到乡镇政府的一致认可;指导教师主动引导学生将所见所闻与《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与案例进行有效联系,加深学生对《区域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科学理解,激发学生对研究中国经济问题,尤其是欠发达山区区域发展问题的兴趣。“课程+实践”的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学院双一流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参考和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