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6日,经济1703班兼职班主任谢里老师为经济1703班全班同学上了开学以来的第一堂班会课。这既是谢老师与同学们之间第一次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也是谢老师作为前辈,为同学们刚刚开启的大学生活排忧解惑,指点迷津的一场集体指导。看似短暂的一个小时交流与对话中,谢老师为大家留下了许多值得反复寻思斟酌的教诲和经验,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班会开始,谢老师先与同学们探讨了关于大学和初高中学习的区别和差异。他提出,大学很多知识需要学生自己去领悟,而不是老师的填鸦,故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显得尤为关键。他建议班级内尝试建立起“团队学习小组”的创新机制,将3~4人为一个团队,这样全班能形成10个左右的学习小组。同学们先按照未来方向找出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再通过互相协商沟通,自行建立起学习小组。班主任在其中起到督促和指导性的作用,将定时巡视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和检查所取得的成绩。同学们也可以及时向老师反馈自己小组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小组成员应该互帮互助、相互提高,小组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在班上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同时,对于班集体组织各项有意活动,班级成员都应该参加,有大集体的荣誉感。这种“班级活动集中、分组团队学习”的模式既可以共享彼此的思维火花和精神财富,也能够积极培养同学间的团队合作精神,让班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强。
谈到很多同学面对现实的大学生活与自己想象情况间的落差,往往会陷入情绪和斗志上的低谷。在谢老师看来,同学们应该学会努力做到“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这六个字应该理解为,在直面现实的前提下,放眼长远,内心不能松懈,长期抱有积极能动的竞争意识。理想和现实之间有差距是必然的,但也要认识到现实情况下也潜伏着无限的可能性。要减少不必要的吐槽和抱怨,化内心的失落感为动力,弥补自身的不足,发展个人原有优势,不断超越自我。变成更好的自己才是同学们来到大学的最终目标和本质理想。
谢老师还特别强调了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两部分,学习与实践。他提到了宏观经济学中一句很经典的话“Learning by doing”。就是在“干中学”,边干边学,将实践和学习切分开的观点是不可取的。科研能够很好的激发同学们探索创新的能力,促使同学们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优势能够得到巨大的发展和提升。他给出了一位本科生在学习和研究经济理论时的实例,不仅把经济学的原理阐释得当了,还在模型中巧妙地将物理学模型运用于经济学,把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学科进行了一个很好的结合,把知识融会贯通了。而这种能力往往是在长时间的阅读和思考累积所得到的灵感迸发。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实践也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正所谓,学有所用。他认为,“边干边学”才是打开大学生活的正确方式。
谈及当下经济系本科生的未来规划时,他指出大体上无外乎是继续深造或者参加工作两种基本形式。介于目前经济学教育的整体趋势,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所占比例较大。故本科生直接参与工作的竞争压力也很大。从这种意义上说,经济学的学生,和很多其他学系的学生一样,选择深造的学生的所占的比例会比较大,而且这个比例也依然会不断增长。而深造又分为保(考)研和出国两种主要形式。对于志在保(考)研的同学来说,一定要保证综合成绩好,意味着每一门科目都不能怠慢。“短板效应”不可忽视。在保证综合成绩的前提下,还要注重培养个人的科研素养。本科生可以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与科研活动。而对于想出国的同学而言,较高的英语水平永远是留学的一块敲门砖,所以英语要重点突破。海外高校往往看中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和综合成绩。也就是说,不能仅仅只是成绩好,计划出国的同学还应该多参与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实践活动,业余生活要安排好,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同时也要注意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毕竟出国留学肯定比留在国内继续深造更有挑战性,地域和风俗习惯差异会更大。
班会的最后,谢老师告诫同学们,无论是选择哪条道路,大家都应秉承吃苦耐劳的精神,做事态度认真才会有进步。不能耍花架子,大学里要掌握的是真才实学。当然,摆正学习的态度,克服“功利心”是前提。往年的学生为了获得保研或出国申请名校,在申报学生科研项目时表现积极,申请得到项目后不认真做的现象都有所存在。这种功利化的做法短期上好像可以蒙混过关,但在长期对个人发展发展毫无益处。学习和工作都不能“功利化”,脚踏实地才可以学到更多知识和结交优秀的朋友,也为未来个人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
大学生活伊始,良师亦是佳友。有着谢里老师谆谆教诲陪伴的经济1703班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必然会是受益颇多。兼职班主任的第一堂课为同学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未知的大门,他真切希望每位刚刚入学的大学新生都能思想政治上进、学习谦虚务实的态度迎接之后四年的本科生活,克服未来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各种诱惑,用积极进取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