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学生 教职工 校友 学生及访客
新闻资讯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国际贸易专题研讨会——专家论坛观点集锦

5月29日下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国际贸易专题研讨会2021在湖南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专家论坛环节分为4个平行会场同时进行,17位专家做了主题发言。

专家论坛(一)由《China & World Economy》编辑部执行主编冯晓明女士主持,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党委书记祝树金教授评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李长英教授利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发现,使用工业机器人可以通过改善资本劳动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TFP)促进僵尸企业复活;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沈国兵教授将信息成本和企业创新行为选择引入至成本函数来拓展企业异质性模型,指出企业互联网化能提升企业绩效;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马野青教授依托OECD投入产出数据,并首次结合王直(2013)提出的后向双边行业增加值分解方法,在区分加工制造业部门和非加工制造业部门的前提下,计算中国制造业的DVAR,研究进口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DVAR的影响及机制;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执行秘书长肖皓教授研究了双循环视角下中非农业合作和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中国援助非洲的几种可行合作模式。

专家论坛(二)由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经济系系主任艾洪山教授主持评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钱学锋教授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和制造业服务化对贸易利益的影响,并对贸易利益进行分解以考察不同生产阶段对贸易利益的差异化影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学系系主任葛嬴教授论证了中国在全球医疗价值链的位置,分析中国医药产业研发创新水平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中国在全球医疗产业链的升级与创新的主要路径;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马莉莉教授基于内陆地区参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选择,从基于产业生态的定制化开发开放服务、政府层级网络公共治理机制方面提出促进内陆建设开放新高地的政策建议;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助理、国际贸易系系主任谢锐教授运用1997-2017中国投入产出表从细致的产业视角刻画了我国消费规模和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

专家论坛(三)由《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主任王碧珺研究员主持,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助理徐航天教授评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小平教授分析了内循环对我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发现国内循环引致的DVAR变动比对外循环更为突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系主任彭水军教授考察了环境规制政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发现SO2排污权交易试点政策促进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系主任魏浩教授研究了进口关税下降对进口产品价格影响,发现我国进口关税的下降会引起进口产品世界市场价格的上升。中国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系主任李春顶教授研究了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贸秩序变迁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发现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以及世界经济发展,区域贸易自由化有助于协定成员以及世界整体的经济增长。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邓玉萍副教授研究了涉华舆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发现涉华舆论主要通过消费者偏好、降低贸易不确定性和对外直接投资效应三种渠道影响中国的出口贸易。 

专家论坛(四)由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包群教授主持,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范子杰副教授评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丁一兵教授考察了产业政策与中国出口产品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发现产业政策总体上促进了出口技术复杂度高的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武汉大学美国加拿大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婧助理教授对出口目的地和当地收入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发现对发达国家的出口会导致当地收入差距增加,对其他国家的出口则没有此影响。长沙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刘建江教授针对资产价格调控目标区理论进行了研究,认为应当重视房地产的消费品属性、抑制投资性购房属性,多用市场手段,淡化政策依赖,科学、动态调整资产稳定目标区。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华岳副教授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污染效应,发现外商直接投资自由化降低了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

各分论坛与会者包括百余位来自各高校的教师和学生,高质量的报告给了各位参与者极大的思想启发,激起了在场师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会议现场大家频繁与报告者进行交流沟通,讨论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