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服务

香港 文汇报 | 李琳:湖南發揮區位優勢 做好大灣區橋頭堡

(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9-07-11 23:04)


■湖南省政協委員李琳。 受訪者供圖 ■湖南省政協委員李琳。 受訪者供圖

湖南省毗鄰廣東,遙望港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最緊密的鄰居之一,一直以來湖南與粵港澳經貿往來密切,也是大灣區輻射的前沿陣地。湖南省政協委員、湖南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琳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記者專訪時表示,湖南應發揮自身區位優勢,充當橋頭堡,加強粵港澳大灣區與其他內地省份的連接。■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記者 姚進 湖南報道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湖南尋找發展新動能、開拓發展新空間、承接產業轉移、對接「一帶一路」提供了重大戰略機遇。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時,李琳表示,湖南與粵港澳大灣區是近鄰,擁有其他省份所不可比擬的區位優勢,而且湖南與珠三角地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有着時間悠久的穩定合作關係。同時,湖南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省份,更應發揮自身區位優勢,從產業對接、要素流動等方面做好橋頭堡,連接粵港澳大灣區與相鄰省份。

放大科創優勢 主動對接大灣區

李琳主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關鍵在科技創新。就湖南而言,長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集聚區,其中,長沙高新區是全國重要的智能裝備製造基地,株洲高新區是全國最大的電力機車研發生產基地,湘潭高新區是中國重要的能源裝備產業基地。

發展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之一。李琳向香港文匯報記者介紹,湖南在工程機械、交通裝備、新能源裝備等製造產業方面優勢突出,與粵港澳大灣區互補性強。因此應充分發揮長株潭的集群優勢,建設長株潭高新技術經濟圈,強化科技創新的引領能力,在湖南對接粵港澳大灣區中發揮龍頭效應。

告別「前店後廠」 探尋合作新模式

李琳表示,傳統觀念上湖南與香港是「前店後廠」的經濟合作關係,許多年來,湖南大量的優質農副產品大規模運往香港,許多產品通過香港走向世界。隨着國家由經濟高速發展階段轉向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湖南與香港的經濟合作關係也應進入新階段。她說,湖南可以嘗試建立港澳科創中心,利用「飛地經濟」模式與港澳合作,利用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獲批契機,以長株潭為龍頭,以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為前沿陣地,板塊聯動產業協同,推動湖南全域高質量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從而提高湖南與粵港澳大灣區合作質量,進入合作新階段。

李琳還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香港一直是湖南利用外資主要來源地,有力地助推了湖南的開放發展。湖南應與香港加強交流合作,主動承接大灣區的發展動能輻射,加強科技、金融、航空、文化、傳媒、物流等多領域的合作,通過香港助推湖南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擴大國際產能合作。政府也應支持鼓勵香港青年來湘求學、實習、就業、創業,積極為香港企業來湘拓展創造更好條件、更優環境。

擁抱大灣區 助湘高質量發展

在談到推動湖南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問題時,李琳說,湖南經濟高質量發展面臨經濟要素配置效率偏低,高級要素供給不足與要素配置效率不高的雙重矛盾,科技創新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不夠。

李琳認為,推動湖南高質量發展必須以問題為導向,以補齊短板為發力點,精準施策。

為此,李琳建議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着力點,補齊「效率短板」,優化資源配置效率,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完善供給側制度性供給;要以創新型省份建設為抓手,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支撐,完善區域創新體系,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培育壯大創新型企業集群;要以評價體系構建為引領,建立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科學的政績考核體系,優化高質量發展的制度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