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服务

【经济日报】“世界经济新格局与中国式增长研讨会”在沪举办

(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7-09-21 22:08)

【经济日报】“世界经济新格局与中国式增长研讨会”在沪举办

张亚斌教授就“中国对外贸易实现包容性发展的路径”话题进行研讨交流

为期两天的“世界经济新格局与中国式增长暨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成果研讨会”日前在沪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24所全国著名高校和社科院研究所的共约45位教授,汇聚复旦大学,就“世界经济新格局与中国式增长暨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成果”等相关话题进行研讨。

世界经济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各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困难和挑战不容低估。

复旦大学华民教授从大量的数据分析研究充分论证了当前世界各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难度,全面分析了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对跨越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债务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重庆大学、诺丁汉大学的姚树洁教授从经济理论和战略研究的角度,对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和中国挑战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提炼出富有西部特色的“马阵跨阱”和“板链拉动”策略建议。浙江大学教授黄先海从历史角度对跌入“中等收入陷阱”概率进行了讨论,对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机制和局限性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分析,他认为这类研究中缺乏对技术进步核心动力的阐释,因而他从技术进步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新的研究。

世界经济问题中,经济全球化的实践困境与中国对外开放新战略是这次大会的又一焦点。上海社会科学院权衡研究员提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困境,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参与率下降、进出口萎缩以及收入不平等等都对经济可持续增长提出了挑战。全球陷入这种困境是一种结构性的失衡,这与治理缺失密切相关。吉林大学丁一兵教授在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三低”格局进行分析之后,向大家阐述了世界经济增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长期问题,并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转型问题,以及中国对世界经济长期增长的可能贡献。复旦大学万广华教授在对逆全球化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后,他提出逆全球化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他指出,贸易开放和FDI进入增加了收入不平等,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经济增长,全球化通过这两个效应对不同国家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全球化没有带来全部国家的改善。

在“贸易增长主题”分论坛上,湖南大学经贸学院院长张亚斌教授、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于津平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殷德生教授,分别就“中国对外贸易实现包容性发展的路径”、“出口企业的空间集聚如何影响出口国内附加值”、“中国开放新格局对潜在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研究”等话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在“金融投资主题”分论坛上,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唐宜红教授、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温涛教授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小平教授分别做了学术报告。唐宜红在报告中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通过行业内和行业间、前向联系和后相联系等多种渠道对我国企业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发现FDI对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行业内和行业间差异,也因企业和地区的异质性特征而异。温涛教授通过对大量发展中国家扶贫模式的比较分析中概括出当前国际上存在五种主要的扶贫模式,提出了针对我国当前的金融扶贫模式应从法律和制度上规范金融扶贫,在提供金融支持的同时开展技术培训等措施。李小平教授指出,目前在考察产品复杂度对企业层面产出波动的影响方面,相关的研究仍十分欠缺。基于此,研究了产品复杂度对企业层面产出波动的影响,发现两者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即产品更加复杂的企业其产出波动更小。

在“资本贸易主题”分论坛上,厦门大学的赵来勋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国际贸易学院刘青教授及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马弘副教授分别做了主题报告。赵来勋教授采用家庭的效用最大化模型和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模型,得出了三类不同能力的人,他们对于是否出国留学及回国工作所做的选择不相同,并探讨了政府针对人们出国可采取的吸引人才回国的两种政策,得出了补贴加税这个政策相比较更好。刘青教授研究了进出口关税自由化对企业后向垂直整合决策的影响,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定量评估发现贸易自由化下产出关税下降,企业后向垂直整合的可能性下降,而投入品关税下降,企业后向垂直整合的可能性提高。

在“贸易收入主题”分论坛上,厦门大学彭水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杰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鲍晓华教授分别结合各自的近期研究进行了主题报告。彭水军教授指出,根据贸易流量进行贸易成本测算存在着包括各种不确定偏误等弊端,并提出根据增加值对贸易成本进行测算的理论方法。彭教授还利用这一方法对中国的区际贸易成本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将结果与过往研究进行了对比,发现国内贸易中初级产品的贸易成本低于制造业产品。这一结论可能表明国内市场的整合呈现出低端化的发展趋势。张杰教授分别从出口增长的可持续性、出口增长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三个角度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进行了探讨。目前国内工业和服务业的结构变化是一种“虚假优化”,并指出中国的出口与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正显示出不同步乃至背离的迹象。鲍晓华教授探讨了贸易自由化与收入不均等化之间的关系。鲍晓华教授分析指出,尽管贸易自由化促进了全球收入均等化,但这一过程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在方向上是相反的。在此基础上,鲍晓华教授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对加入区域贸易协定(RTA)的支持与贸易自由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方向显著相关,而目前发达国家对贸易自由化政策的抵制正是由于贸易自由化扩大了其国内收入差距。

这次研讨会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共同主办。与会专家认为,虽然当前面临的考验不容忽视,但是世界经济新格局在中国式增长的影响下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中国的经济学者将更加高度关注世界经济研究前沿,更加全面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实践,并有信心也有决心创造出无愧时代要求的精品力作。(经济日报 李治国)

新闻链接: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710/30/t20171030_267030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