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社会实践:探访海南昌江水富村:走出了大山的贫困村

( 来源: 作者:钟乙禾 发布日期:2020-08-21 16:14)

探访海南昌江水富村:走出了大山的贫困村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响应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公民教育与社会实践》课程要求大学生走进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村、了解当下扶贫工作进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畅言感想的号召,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经济1902班林盈、陈令仪,经济1903班李大杰,国贸1902班梁珏玮,国贸1903班钟乙禾五位同学于2020年7月19日走进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水富村,探索易地扶贫搬迁给这个走出了大山的贫困村所带来的变化与新生。

 

水富村,前身为地处昌江县王下乡内、依山傍岭的牙迫村。“牙迫”,在黎语中有着“地少田缺,山多岭长”之意。顾名思义,山上的牙迫村作物单一、农田稀缺、肥力不足,常需砍树伐林来造地耘田,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小的破坏。就是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在2003年昌江黎族自治县在全省率先探索“生态移民”模式时受益,整村搬迁到了县政府驻地石碌镇,享受到了政府的住房补贴和人均最低保障,也换了一个富有吉祥意义的村名:“水富村”。

一、住房补贴与各项保障,基本生活有着落

走进水富村,宽敞整洁的村大道、两旁郁郁葱葱的植被与美观大方的房屋便是扑面而来的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气息。

 

水富村在搬迁之初政府就已经建好了村民住房,后又进行危房改造,由村民们在原政府提供的土地上自行改建房屋。早期政府提供建房补贴3万元,后期该补贴提高到了6万元,基本上垫付了建房所需一半的钱。且现户内每口人每月能领到250元的最低保障金,多数家庭基本上靠低保生活。医疗方面,在本地医院就医医疗保障可报销90%,负担得起医疗费了,生了病也会主动去医院就医了。教育方面,水富村内有一所设施较为齐全的小学,初中则多去石碌镇学校就读。初中就读每个学期需要交500元的生活费包食宿,但政府会为在读的孩子每个学期提供1200元的助学补助。“现在生活相对好了,基本生活都有了保障。”一位阿姨对我们如是说。

 

二、生产用水是难题,技能培训待落实

采访工作进行下来,我们听到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生产用水问题。尽管从山里的牙迫村搬了出来,但作物单一的问题依然令人发愁。水富村村民们依靠领取低保生活外,由于缺乏生产用水,无法种植其他作物,只能以种植相对较为耐旱的甘蔗为主。每户分有3到4亩地,而3、4亩甘蔗只有几吨重,一吨仅能卖500元左右,一年收入仅有4000到5000元。加之今年旱情较重,甘蔗长势亦不景气,生产用水缺乏问题便是水富村迫于解决的问题。

 

也有年轻人外出打拼,但据我们了解多数没有稳定工作,多为临时工,工资也摇摆不定。于是政府开展了技能培训活动,报名满70人便可在村委会开班,学习养殖、电焊、维修、点心师等工作,不仅无需报名费且政府反而提供上课补助。一般户补助15元,贫困户补助50元。“学到技能又有钱拿,现在政策好多了。”据了解,现在报名人数已经满足开班条件,等待政府开班。

三、村干部总结工作,脱贫攻坚任重道远

采访工作结束后,村干部带领我们回到村委会进行工作总结。

 

水富村脱贫工作现已进入收尾阶段,“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已基本实现。针对水富村缺乏生产用水问题,村里也曾建过抽水站,但由于水源在路途中会渗透到其他地方且每年需要花费10万元的高昂电费,既不高效也不实惠。对于从石碌水库引水到村的方案,由于水库距水富村有5.6公里的距离且水道需途经其他村落,且水富村农田面积并不大,如此长途引水建造成本高昂极不划算。现在考虑挖低农田、利用滴灌技术等新农业技术来解决缺乏生产用水的问题,且政府也将在9月份开展一些新的引水工程,水富村生产用水缺乏问题将有望得到解决。村干部在总结完工作后诚恳地对我们说:“我们希望水富村能够被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和关注我们。也希望我们村的特色牛皮凳也能够被推广出去。”

 

本次调研活动我们切身地感受到了扶贫工作给水富村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村环境的绿色整洁、房屋的美观大气与装修之精美家具之齐全便是最直观的呈现。各项保障的落实、生活水平的提高给村民们带去的舒心、顺心真实地体现在他们朴实的笑容上。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一线的扶贫村干部们顶着严酷的太阳走访贫困户、为满足群众需要四处奔走的辛苦与不易。他们的辛勤付出、甘于奉献在这个炎热的夏天、在这个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便是最亮眼的风景线。扶贫工作仍未止步,脱贫攻坚任重道远,向一线扶贫干部致敬,让我们共同努力,向贫困发起终局之战!

 

撰稿人:钟乙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