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2017级本科生杨琛、王子方入选第三期“香樟青苗计划”,并于2020年7月20日至7月30日参加了由国内外顶尖学者主讲的三十余场讲座。
“香樟经济学术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青年学者组成。为了较早培养和挖掘学生的科研兴趣,“香樟经济学术圈”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评论》杂志社,针对国内外优秀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享经济学研究的经验,实施“香樟青苗计划”。第三期讲座老师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国内科研机构和高校,以及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密歇根大学、多伦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海外高校。
杨琛:“香樟青苗计划”感悟
感谢这个夏天,感谢“香樟青苗计划”为我打开了经济学的新大门,让我有幸接触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经济学专家、学者和各高校优秀的同学。虽然培训时间短暂,但课程内容极为丰富和精彩,涵盖了论文写作、数据处理、经济理论、实证方法以及经济学前沿问题,可以说短短十天的培训,激发了我对经济学研究前所未有的兴趣。
通过老师们的讲座,我体会到作为经济学领域的中国研究者,应该懂得如何把握中国的经济学问题,讲好中国经济学故事,而不是一味“炫技”。这是我参加青苗会议听过最多的教诲,也是让我最受启发的箴言。同时,青苗的专家学者点醒了我,让我意识到经济学理论在实证研究、政策启示和认清现实经济问题中发挥的巨大指导作用。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我应注意对基础理论的学习,以便更好的探索经济学问题背后的逻辑。作为未来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者,我也应摒弃浮躁,心怀国家,用中国数据讲述中国故事,让中国故事被世界采纳。
另外,青苗培训也让我在计量方法和软件技术方面获益良多。听过老师们对Stata爬取数据的课程后,我重新认识了Stata,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对数据处理的能力,路阻且长,我仍需不断学习探索。课程中各位老师关于正确理解和规范使用因果推断方法的讲解,也重塑了我对当前主流经济学研究中热门方法(如PSM、DID和IV方法)的认识。比如:控制变量应该选择既影响被解释变量又影响核心解释变量的变量;选择IV时应注意其与核心解释变量之间的因果性,而不仅是相关性。这让我意识到正确掌握研究方法和工具是何其重要。
最后,这次学术培训带给我最为震撼的感受,是各位老师对待学术的那份专注与执着,那种充满感染力的态度和情怀。作为一只“菜鸟”,我在无比感谢青苗会议给予我此次宝贵机会的同时,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我开始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如何走好学术之路的第一步。科研路漫漫,我必将上下求索,不辜负前辈们对我这棵“小青苗”的栽培和期望。
王子方:“香樟青苗计划”感悟
在参加香樟青苗计划之前,学术研究对我而言依然有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模糊和未知;但在聆听完这十多天的讲座课程后,关于学术研究的基本框架在我心中逐渐清晰明了起来。我感受到各位前辈身上“相信努力,接受现实”的精神信条,也明确自己尚待提高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能力。概括来说,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关注现实、理解现实是开展经济学研究的起点。波普尔框架认为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其核心特征是“能提出假说,并且能进行检验”。因此,现实案例既能帮助我们了解什么是重要的、值得研究的问题,同时也能提醒我们谨慎推论、避免作出与现实不符的回答。只有不断思考和观察身边的变化,我们才能真正了解经济社会运行的内在逻辑,不至于沦为失去血肉、没有情感的“Regression Monkey”。
其次,理论和实证分析技术都是经济学人的“重要武器”,但只有理论娴熟者才能做更有价值的经验研究。从这一角度来说,如何将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抽象化、模型化是经济学人必须修炼的内功。在经验研究方面,因果推断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检验理论提供了重要帮助。但不同因果推断技术对应于对人类行为模式的不同假设,因此在研究开始前必须全面思考决策者可能面临的各种约束,然后选择合适的实证分析方法。同时我们也必须必须了解数据的产生过程以及可能存在的系统性偏差,避免对研究结论作出错误解读。
最后,做学术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毅和“努力但不执着”的豁达。学术研究的路很长,一个训练有素的学者,终身都在自我训练。既然选择了起步,就不要轻言放弃,持有“四分努力,三分激情,二分天分,一分运气”,“在忍耐中等待,学习框架,超越框架”。同时也不要忘记自己为何出发,努力产出不仅对自己有趣,同时也对社会重要的研究成果;不忘本土历史人文,将“本土语境的理论创新”视作追求和理想,真正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如何认识中国国情?穷尽一切手段!”无论是认识中国还是学术研究都将是一场长期的马拉松。非常感谢香樟青苗计划的老师们将自身所学倾囊相授;也希望自己能够不忘研究初心,未来为中国经济学研究做出一些边际贡献。
杨琛同学 王子方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