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经贸院:积极搭建区域经济学学科发展平台并取得丰硕成果

(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9-05-24 14:56)

第七届城市、区域与空间经济学国际研讨会 

近日,经贸学院区域经济学领域多项研究成果在国际高水平SSCI刊物发表。以上成果的取得,是与经贸学院党委班子引领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群策群力,谋篇布局,以区域经济“双一流建设”学术团队为核心,发掘新的学科增长点, 致力于打造高水平学科发展平台分不开的20186月,经贸学院积极筹备并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城市、区域与空间经济学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国内近百名专家学者围绕区域、城市与空间经济相关领域的前沿进展和热点问题探讨和交流。张亚斌院长和许和连院长作为会议总负责人,由李琳教授带队牵头的区域经济学团队及其他相关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会议,报告论文,并与顶尖国内外区域经济学者进行深入学术交流。依托本次会议,我院共有五篇论文最终发表在区域科学国际高水平SSCI期刊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上,标志着经贸学院区域经济学“双一流”建设向前迈出坚实一步。

第一篇论文为张亚斌教授及博士后范子杰等合作发表的“Global or Regional Value Chains? Evidence from China”。文章聚焦于刻画中国全球价值链的地理区域特征,基于双边—行业层面增加值出口(DVA)定义,探讨了与不同双边贸易伙伴国的出口中最终被国外吸收的国内增加值份额(DVA ratio)的异质性。发现中国在“亚洲工厂”区域的DVA ratio较小,随着时间推移下降幅度更大,表明中国全球价值链具有典型的区域特征。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日益增长的中间品出口在解释区域特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结构引力模型,文章发现中间品DVA ratio在中国的邻近贸易伙伴中下降得更多。本文对于进一步在“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进程,参与区域性和跨区域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政策和协定的设计谈判,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升产业价值链地位和外贸竞争力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

第二篇论文为李琳教授及其博士生刘莹等合作发表的“Regional Synergy and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Total Effect and Regional Effect in China”. 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测度城市层面区域协同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区域协同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通过异质性计量分析发现这种促进作用在东部城市和资源内流型城市更为显著,而在内陆城市和资源外流型城市作用不明显。本文结论对于实现我国当前配置效率的系统性改进,释放新增长潜力,强化区域间的协同互动,引导跨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完善资源要素的空间再配置机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既有技术效用和激活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三篇论文为谢锐教授及韩峰副教授(南京审计大学、我院校友)等合作发表的“Land Finance, Producer Services Agglomeration and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本文在集聚经济和空间经济理论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土地财政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土地财政不仅提升了本市和周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且弱化了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本市及周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且这种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与地区异质性。本文的研究为地方政府优化土地财政的分配结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进而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必要的政策启示。

第四篇论文为徐航天副教授及王思助理教授(湖南大学经管中心)合作发表的"Urban Redevelopment and Residential Location Choice"。论文基于合成控制方法,分析了日本20多个受到1995年阪神地震破坏的城市在震后20多年的城市重建和人口增长。结果发现地震虽然在短期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但其清除了过去的城市更新壁垒,触发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使得空间结构得以优化以符合现代大城市的用地与规划模式,显著增加了人口集聚潜力。当前我国诸多大城市正处于快速城市更新过程中,本文为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应如何估算与处理住房外部性问题,如何预测城市空间结构的长期演化提供了参照价值。

第五篇论文为华岳副教授及苏亚琴副教授(湖南大学经管中心)等合作发表的“Towards Jobs or Amenity? Evaluating the Locational Choice of Internal Migrants in China”。本文基于中国人口普查数据和流动人口监测数据,使用Conditional Logit模型分析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对于中国流动人口的吸引力。文章发现高技能人才在进行迁移选择时相比过去更加关注城市设施及生活环境,而工作层面因素的吸引力相对降低。户口制度对于移民地域选择的影响依然显著,非户籍居民更可能被户籍制度背后的公共服务约束排除在城市之外。在我国当前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纲领性政策框架下,本文发现为如何引导流动人口合理迁移,特别是如何促进流动人口资源在空间层面进行高效配置提供了有益政策参考。

“筑巢引凤栖、花香蝶自来” 。更令人欣喜的是,此次区域经济学科建设的诸多工作与系列成果的取得,新加入到科研力量占据了主导地位,很多成果的完成人都是8090后的新生代,学院的人才结构日趋合理,学科的发展也有了新的增长点,研究成果服务治国理政的社会效益日趋明显。经贸学院全体青年经济学人决心以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会议上的讲话为指南,在经济学的领域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奋力书写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壮丽篇章。(华岳、肖力)